站内搜索:

人物专访

您当前所在位置:主页 > 人物专访 >

家长“过度维权”缘于缺乏信任

发布时间:2016-02-15 09:51

戳着小脑袋一直撞到墙上、中午不睡觉让光着脚在地上转圈……幼儿园老师用此手段管“熊孩子”,引起家长愤怒,和幼儿园协商不成便发网帖声讨幼儿园。记者昨日从审理此案的朝阳法院获悉,法院审理查明老师行为虽确不妥,但家长的维权损害了幼儿园名誉,一审判决家长删除原帖公开向幼儿园道歉。毫无疑问,家长发帖维权一事儿,由于缺乏事实依据做支撑,给幼儿园带来的名誉伤害可想而知,毕竟,当下有关侵害儿童权益的话题容易引发社会舆论关注,属于敏感话题。百度一下幼儿园、虐童等词语,哗啦啦一大片,会吓死人,如此话题能不引人注目吗?

但不可回避的问题是,孩子在幼儿园身心受到伤害,权益受到损害,家长采取正常方式维权,无可厚非。孩子是父母心头肉,再加上幼儿不具备抵御外界侵害的能力,才导致多起幼儿园老师针扎幼儿、体罚幼儿事件不断上演,在一定程度上让很多幼儿家长的心弦紧绷。此案中,家长应该就是属于“神经过敏”导致“过度维权”。

从记者调查中不难看出,事实上幼儿园老师行为确存不妥,事后也与家长进行过沟通,但沟通未果。这个“未果”却让人产生悬念,也是关键的一段,其中到底是家长的“漫天要价”式维权,还是幼儿园“蛮横”不让步的沟通?总之,对之公堂,既让家长感到苦闷,也让幼儿园“吃力不讨好”,更关键的是对幼儿园老师和孩子,均会造成不利影响。

这种“我无错就不低头”,“你不认错我就上网发帖”式的沟通方式,是当下很多矛盾双方普遍存在的心理,也出现了很多令人哭笑不得的结局。可以预见的是,当家长的“过度维权”思维过重时,很容易撕裂家长与幼儿园之间的互信基础,很难对老师的行为究竟属于教育方式欠妥、还是对幼儿权益有意侵害作出判断。最终只会使家长与幼儿园之间的毫无信任可言,伤害的只会是幼儿的启蒙教育。

其实,家长与幼儿园之间的这种信任完全可以通过“互联网+”思维来解决,比如建立家长微信群、QQ群,及时与家长就幼儿教育问题互通有无,比如在幼儿园教室、走廊、幼儿休息、食堂、洗手间等地方安装一定数量的摄像头,让家长通过互联网能够随时观看到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。

总之,只要家长和幼儿园都是本着一切以孩子健康成长为目的,出现任何问题或误解都是可以消弥的,关键还在于多建设一些沟通平台,增进双方信任。只有家长和幼儿园之间有了健康的关系,才能真正消除家长“过度维权”之念,幼儿园才会成为孩子健康成长的乐园。

声明:以上言论属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本网立场。



(文章来源:陕西传媒网   本网编辑:余柯薇)

上一篇:为农村留守儿童撑起一片天
下一篇:遗传基因理论,深入浅出,有意思!

相关文章

 

教育培训

更多>>

人物专访

更多>>
免责声明| 关于我们 | 使用帮助 | 网站声明 | 联系我们
主管单位:西安新城西部信息与文化研究所 版权所有 网上西部网 CopyRight © 2014 备案号:陕ICP备15000786号 邮编:710016
网络部地址:陕西省政府大院鲁迅图书馆副一楼    编辑部地址:西安市莲湖路239号陕西工人报社3单元4楼
联系电话:029-87402878  传真:029-81624341  微信号:13389224618  QQ:2651333931  投稿邮箱:wsxbpt@163.com
 技术支持:旭阳科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