站内搜索:

文化体育

您当前所在位置:主页 > 文化体育 >

人 本 善

发布时间:2019-11-24 20:38
  
文/ 苗雨田
 
       “善”字,大家看,它的上面是个羊字,羊在我们古代代表的是吉祥之意;它的下边是个口字,它的字面意思是:像羊一样说话,像羊一样柔棉,就不会发生矛盾和冲突,事物就会向着平和顺利、吉祥安康的方向前行。我们常说:善人头上有天了。上天会将平安和吉祥赐予善良的人们。你善良了,方能心正;心正了,方能气顺;气顺了,方能精神焕发,神采飞扬,活得洒脱自在,超然若仙。什么是善呢?像水一样的性格,像水一样做事,像水一样做人,这就是善。它代表的是一种精神,一种只为奉献而不求索取的精神;又代表着一种境界,一种与人为善,包容万象的境界。我们人世间的任何地方,就像不能缺少不了水的滋养一样,不能缺少了善。

 
      上善若水,水善利万物而不争。这是老子《道德经》中的一句话。先贤孟子在《孟子·告子上》一书中明确提出了人性本善这一观点。宋朝的王应麟所作的《三字经》中的第一句话就是:人之初,性本善。在我们人类世界精神寄托和宗教信仰的历史的长河中所形成的佛教、儒教、道教等等,无不一而再,再而三地奉劝并告诫我们,要与人为善。善,可以说是人和动物的本质区别,更是我们人类的传统美德和为人处世的立身之本。
      “善”看似简单却又深奥。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要我们善良、正直、勇敢、诚实、忠诚、孝顺等等。首先必须要做到的就是“善良”。没有“善”,正直、勇敢、诚实、忠诚、孝顺这些是不存在的。
       我们老百姓有句话:行善积德。还有句讲道:行善之人增福寿,作恶之人降灾殃。就是说,如果你是个善人,那么你的这些善行美德便会福及子孙,阴及后人。从量子学的角度讲,如果你是个行善之人,那么在你的周围便会形成一个“善”的磁场,进而影响并波及你周围的一大批人,形成一个“善”的气场,使大家在这一和善的氛围中其乐融融,舒畅美满。善是我们做人的根本,如果违背了这一根本和宗旨,我们的人生势必会发生扭曲,甚至颠覆。
       古有苏轼出资开药局救百姓,熊廷弼暗地帮助冯梦龙,虞舜孝感动天,闵子骞单衣奉亲,文帝亲尝汤药等等,人类自古从不缺少类似的善举。善不仅仅是好的意思,还代表着任何对人们有益的东西和事物。其实无论什么事,善就是我们的基础和根本,只有心中有善,一切才有了向好的方向,才有了正能量。我们心中充满爱,是因为我们内心向善。人之初,性本善。即代表着我们的本性、本心,回归初心,不忘初心,因为我们的初心是善良的。只是在这片面追求物质享乐,在这嘈杂浮躁的社会中,时间久了,让我们渐渐丢弃了做人的根本,忘却了我们最初的本性。
      人生在世短短几十个春秋,赤条条来,赤条条去;生不带来,死不带去。那么,你争那么多有什么用呢?争名夺利,一场空,到头来,只落得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。有人说,人生的意义何在?其实人生是没有意义的,因为所有人的人生最终都是要被归零的,你甚至不如一粒沙尘久远,更难与浩瀚宇宙星辰相提并论。我们唯一可做的仅仅是一种延续,或者美其名曰发展。我们能留给子孙后代的,其实只要一样东西是有用的,那便是精神财富;而留给后人的物质财富,越多越会害了他们,所谓“富不过三代”说的也就是这个理。因此,我们最应该留给后人的,便是人本善这一人之初心。卢梭曾说:“善良使人的灵魂变得高尚。”善的含义很多很广,只有心中百事善先行,我们才会更加坦荡。不以善小而不为,不以恶小而为之。我们的家庭,我们的国家,乃至整个社会,每一个人都离不开“善”,从点滴做起,吧你卸下面具,回归初心,不忘本性,牢记人之本善,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会更和睦,我们的家庭会更幸福,国家更兴旺,整个社会就更加和谐美满。
 
 
    (作者简介:苗雨田,男,上世纪70年代出生于陕西省神木市。现为陕西省文学艺术创作人才“百人计划”入选作家,中国《长篇小说》杂志签约作家,神木市作家协会副主席。

作者苗雨田

 
     发表、出版作品200余万字。曾获《陕西日报》副刊评选一等奖、陕西电视专题片奖、《长篇小说》杂志“最佳影视小说”奖等。出版长篇小说《红柳林 蓝柳林》、《黑金白银》、中短篇小说集《玉兰带》。长篇小说《黑金白银》入选《西风烈——陕西百名作家集体出征》的陕西省重大文化精品项目;中篇小说《郝总,好总》在《大中华月刊》2012年第1期发表后,被国家级大型刊物《海外文摘》2012年第2期予以转载;短篇小说《王满贯打工记》在《雪莲》2017年第7期头条发表后,被最具影响的中国《当代小说四季评》(夏季)评为是当代的骆驼祥子。)




(网上西部网)

上一篇:李能伟书法获“墨海初心”全国诗书画印大赛一等奖
下一篇:王蔚兰绘画作品展在京举行

相关文章

 

教育培训

更多>>

人物专访

更多>>
免责声明| 关于我们 | 使用帮助 | 网站声明 | 联系我们
主管单位:西安新城西部信息与文化研究所 版权所有 网上西部网 CopyRight © 2014 备案号:陕ICP备15000786号 邮编:710016
网络部地址:陕西省政府大院鲁迅图书馆副一楼    编辑部地址:西安市莲湖路239号陕西工人报社3单元4楼
联系电话:029-87402878  传真:029-81624341  微信号:13389224618  QQ:2651333931  投稿邮箱:wsxbpt@163.com
 技术支持:旭阳科技